新疆哈薩克族的經濟生活主要是畜牧業。在哈薩克族民間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人群是依靠牲畜來繁榮的。”哈薩克族經營畜牧業的方式是很落后的,他們依賴草原牧放牲畜,因之必須逐水草而居。哈薩克族在發展畜牧業方面,有天山、阿爾泰山以及廣闊的滋育生靈的原野準噶爾盆地與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這都是天然的繁殖牲畜的良好自然條件。哈薩克族的牲畜包括:駝、馬、牛、綿羊、山羊,其中以綿羊為主畜。他們的主食是綿羊肉和綿羊乳;綿羊皮用以做蔽體的衣冠,綿羊毛用以制作氈房或寢用的氈毯。在交易中則以綿羊作為媒介和價值尺度。
綿羊之所以很珍貴的原因,主要是綿羊能在嚴冬季節從積雪掩蓋了的底層用蹄覓取草食,牧民認為這是其他牲畜所不能具備的“技能”,所以非常珍視。其次便是馬。馬是牧民的主要交通工具,大多是乘用。騎馬是牧區人民老、幼、婦、孺們從小養成的習慣,馬肉可食,馬乳可以制成醇香適口的飲料。尤其在戰爭中馬的用途是起著決定作用的。諺語中往往將英雄與馬相提并論,常說:“馬是人的雙翼”。馬亦可以從雪底覓尋食物。“跑馬”是很名貴的馬。駝是搬運的主要工具,毛線可以制成堅實的布料,駝乳可以飲用,駝可在冬季以駱駝刺充饑,度過冬季。駝以單峰者為貴,力強而健毅,俗語常說:單蜂駝是不會將重載棄在中途的。
牲畜中的牛和山羊不如上述各種牲畜為貴,大概因其在冬季不能從雪中扒取食物,一般貧窮牧民多畜養牛和山羊,肉乳可飲可食,山羊毛可用于搓繩織袋,對??梢燮淞Α9_克族牧民依牧場四季遷移。冬居地距夏居地較遠,秋居地距春居地較近,有時春秋兩季均在一處遷牧是依水草與自然環境的情況來選擇,甚至有遷至五六百千米以外者,如阿山專區汞化縣的牧民便是這樣。有的則遷到100至200千米以外的地區,而天山區的牧民,因水草繁茂之故,較遠遷出不過百里。在游牧遷居的四地以冬居地為主,擇居在可避風雪或雪后被風吹凈的地帶,蘆葦叢中,山崖底下以至沙丘、山谷都是冬居之處冬季人畜用雪,故水的選擇并非重要條件。
由于畜牧業生產方法落后,必須有廣闊的草原在遷牧中除暫將部分幼弱畜留在“冬居地”外,所有牛、羊、馬均放牧于較遠的地帶春牧場,行程往往達七八日之久。“冬居地”非常重要,尤其寒災是牧區的莫大威脅。這種寒災來臨的時候,氣候暖,積雪忽然融化,繼而暴寒,融雪即凝固成冰,牧草被封在冰下,牲畜啃食不得,數日之內便開始大量死亡。另外因降雪過深,或大風大雪,或春雪消融淹沒牧草,或因夏季雨缺草枯等,均為畜牧業成災的原因。牧民遇到這種情況嚴重的寒災來臨,便急忙破冰除雪,或伐樹采枝條來替牲畜儲備飼料。但這并非治本的辦法,即便是儲有做補充飼料的冬草,亦每因數量過少,不足牲畜食用而無法躲避災難。
故每當寒災來臨牧民便陷入困境。一般富有牧戶,因草場優良遼闊,受災較,水草并茂的地帶,如天山阿爾泰山的高山山或淡水湖畔或不受災,一般貧牧則無法抗拒這種災害。等地。夏季是牲畜肥壯,牧民生活較舒適的季節,循例都在此時舉行婚嫁和宴會,較醇香炙口的馬奶也都搗釀出來了。牧民在冬居地逗留日期是11月至來年3月。夏居地逗留日期為6月到9月。通常3月中遷居春居地,在春季由于牲畜產幼,必須留居一兩月。9月到10月則遷居秋居地。自冬居地遷往夏居地,由于路程的遙遠,故事先必須有“長征”的準備,往返均系原來道路,遷移時由于牲畜多有幼子,必須分段緩行。
每日僅行五六千米,或在每段息居一兩日在此春雪將融、春草發芽之際,短程緩行實屬需要,否則因行程太遠,牲畜難避疲病。由“夏居地”遷返“冬居地”時,由于水草茂盛,每日可行二三十里。為了游牧遷居的便利,以及適應牧民實際生活的需要,故攜帶的氈房是很輕巧的,僅以兩峰駱駝便可全部搬運至于王公富牧則不同,他們遷居時必須駝馬二三十匹方夠使用。由于經常遷移,每人皆有鞍馬一乘。遷移對富裕牧民說來是一種饒有風趣的事。每值移居之前,首先遣人前往巡視居住的地區,而后開始遷移,屆時婦女們穿著華麗的旅途行裝,牲畜背上也披掛一些鮮艷美麗的氈毯,行程中男子們騎著健壯的駿馬,架著獵鷹,佩起獵槍,儼然是行軍生活。
每一個小部落都有固定的游牧范圍。遷居時以部落為單位,行止皆以部落頭目為總指揮。一個部落的遷居由于牲畜數目眾多,故在途中不敢停留多久,必須適時趕到目的地。單獨遷牧,如狼和盜賊等危害很多,隨同部落遷牧,則無此慮。俗話說:“離群索居定遭盜賊或豺狼之害”。牧工的生活很艱苦,無論冬季天氣如何嚴寒,都經常在荒野里過風霜饑寒的日子,更談不到在溫暖的家里進餐;所食不過是牧主們的殘茶剩飯,所穿的則是牧主們施給的破舊衣衫。由于牧區種種條件的落后,造成了許多困難,在醫療方面僅靠一些老年人的土法經驗,甚至用一些含有毒素的礦石或用迷信祈禱方式治療疾病,因而危害很大。
新疆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期,畜牧業方面開始起了變化,從牧區的住房來看,亦漸有用木材建筑的了。在牲畜的飼養方面,亦開始建筑了棚圈,但這僅有牧主和富有者能辦到。另一方面亦采用了夏季割儲飼草的辦法,所用工具是一種蘇制長柄鐮,所收藏的草只可補飼極少數的牲畜。在牧區里由于經商貿易的開始與土產物資的交流,使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走向解體。例如,以往牲畜的皮毛均系自用,此后便開始向城市銷售了,由于牧區的土產在市場上有了定價值,牧區的人民便有了新的眼界。1933年哈密的農民暴動發生以后,新疆社會起了變化,新疆的畜牧業一度有了發展。斯大林時期蘇聯先進的畜牧業曾影響了落后的新疆畜牧業。
例如:蘇聯曾以優良種畜幫助新疆人民,曾培養了一批哈薩克族青年畜牧獸醫技術人員,在牧區開始了科學技術的醫療防治;此外,又供應了割草機、牛奶分離器等。僅以阿山專區來說,1934年到1935年,牧民從蘇聯購到了蘭布里種綿羊與米來種綿羊50只瑞士種和蒙古種牛18頭、牛奶分離器40架、割草機與收割機30架,官方牧場亦購到種馬6匹、種牛8頭、種綿羊20只新疆的畜群中自此便產生了一種優良品質的“蘭哈羊??上н@一品種的改良停止在一兩代之間,國民黨反動派不僅割斷了這種幫助,阻礙了畜牧業和經濟的進步和發展,并加重了人民頭上苛捐雜稅的負擔。軍糧、戰馬的攤派五花八門,致使人民生活慘不堪言,畜牧業生產受到極大的摧殘。
1939年阿山牲畜數字:綿羊95萬只,駝18000峰,馬7萬匹,牛5萬頭;當地解放后調查統計:綿羊195167只,駝7424峰,馬44747匹,牛48839頭,山羊33026只。兩相對照,看出阿山的畜牧業在十年中不但停止了發展,而且大大退后了。解放后,人民政府對于畜牧業大力幫助恢復和發展,以1951年的統計來看,阿山專區的牲畜數字增加了15%。不僅是阿山,而且新疆全省的牲畜都有了普遍的提高與發展。對于畜牧的恢復和發展,人民政府極為重視,在全省進行了廣泛的牲畜改良和疫病防治工作。修建牲畜棚圈和打狼保畜工作已成為廣泛的群眾性運動,這一系列的措施具體地保證了畜牧業的發展。
哈薩克族養殖史:哈薩克族畜牧業的發展
作者:牛奶運輸車發布時間:2019-02-26所屬欄目:新東資訊返回列表
原創文章,轉載請保留或注明出處:http://www.xybk.cc/news/xdnews/1690.html
- 最新資訊
- 2024-11-29山東又一物流公司選擇天潤新東牌牛奶運輸車
- 2024-11-29新東機械幫內蒙古乳品企業配套鮮奶運輸車
- 2024-11-28衡水乳企擬從新東機械訂購一批牛奶制冷罐
- 2024-11-28新東機械與保定客戶達成牛奶制冷罐合作意向
- 2024-11-28新東機械向菏澤客戶提供高性能牛奶制冷罐設備
- 2024-11-28山東濱州客戶考察新東機械并成功訂購牛奶制冷罐
- 熱門資訊
- 2018-07-18你知道牛奶是怎樣生產出來的么?
- 2018-07-28奶牛也要“嬌生慣養”,還得哄它開心
- 2018-07-22奶牛發燒“信號”要重視,不然會讓你損失慘重!
- 2018-07-27奶牛養殖:奶牛不食癥的常見原因及預防措施
- 2018-07-27新東奶罐車800公里車程牛奶升溫小于1℃
- 2018-07-27寧波牛奶的修“鮮”之道
產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