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凱,牛齡12年,飼養犢牛8年,使用自動飼喂系統養殖哺乳犢牛4年?,F任中地乳業天鎮牧場犢牛管理主管,共負責8套相關設備。在這4年間,接待了不少業內人士的參觀學習。犢牛平均斷奶體重達到96公斤,斷奶日增重突破1100克,斷奶顆粒料采食量單頭平均超過2公斤以上,180日齡單頭平均體重達到260公斤,體高平均值在117厘米,青年牛平均配種日齡在12.5月齡。
我國引進自動化飼喂哺乳犢牛已經多年,自動化飼喂系統在國外飼養哺乳犢牛有著很大的優勢,他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了“源源不斷的給哺乳犢牛提供新鮮的巴殺奶源,可控的奶溫,自由自在的采食,舒適的空間環境,生長指標大大提高,節約人工成本,便于監控管理”等7大方面。
在國外自動飼喂技術已經非常完善和成熟,但是國內很多牧場在使用過程中,經驗不足,問題較多,不能很好的發揮自動飼喂系統的這7大優勢,導致該系統在生產上是半癱瘓狀態,很多牧場出現了不敢用,不敢養,養不好,生長差的這種局面。那么,如何提高自動飼喂系統養殖技術,如何做到智能化,自動化,精細化,規范化,制度化管理從而提高哺乳犢牛質量呢?我將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討論:
1、配套設施牢靠,圈舍布局合理
1.1 所有巴殺奶系統,清洗系統流程完好
保證充足的奶源(包括抗奶,不含乳房炎牛只的奶)或者適齡代乳粉,對巴殺奶每季度進行細菌檢測(細菌總數≥10萬,較好在5萬左右)。培養設備管理員,做到會使用,會操作,會清洗,會排除簡易故障。
1.2 自動飼喂機正確安裝,水、電、氣配套設施齊全牢靠
所有飼喂機設備間管理正規,干凈整潔,設備運行情況良好,做好防塵防潮處理,四季進行防鼠。不能隨意改動電源和線路,夏天做好滅蠅工作。
對所有飼養員進行安全知識培訓,設備操作培訓,簡易故障排除培訓,設備保養與清洗流程培訓。讓每位飼養員深刻領會“安全操作,正確使用”的基本操作常識。
1.3 正壓通風系統,自然通風系統適時開啟和關閉
眾所周知,自動化飼喂模式為群飼方式,所以,會因為牛群密度,衛生消毒,圈舍清理不及時導致空氣污濁,從而引發犢牛大規模的呼吸系統疾病,嚴重的將會出現大面積死亡,給牧場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自動飼喂系統通風至關重要,所有圈舍根據季節變化調整通風設備,冬天保證圈舍溫度大于0℃,較低不能小于-5℃,在0℃-零下5℃時,可以適當給采食處按裝保溫燈防止奶管上凍從而影響正常采食,如果溫度還要低于-5℃時可給圈舍按裝加熱裝置,通常情況下溫度高于5℃時適當開啟南側上半部分卷簾進行自然通風,晚上可及時關閉,正壓通風系統一年四季均要開啟,5月份至10月份關閉正壓通風的電加熱系統,可以節本增效。
自然通風系統可根據氣候變化適時開啟,圈舍溫度在10℃~15℃之間南側卷簾全部開啟,15℃~20℃時北側在外界自然風小于3級的情況下全部開啟,風力大于3級開啟上半部分,防止過堂風導致犢牛大面積發病。
1.4 圈舍布局規范,牛群密度合理
保證每頭犢牛較少不得低于3平方米,每臺飼喂機控制在100頭以內,較多不能超過120頭(個別牧場應對高峰期)。
所有清圈墊圈車輛及時到位,清圈墊圈可采用干稻草,油麥草,也可以使用干河沙。嚴格控制濕度和密度,墊草厚度不得少于20厘米,更換墊料頻率可管控在5~7天/次(根據密度而定),也可以保證每頭犢牛每天2~2.5公斤墊草。
夏季如果溫度高于35℃的地區可選用干河沙,厚度不得低于10厘米。
2、如何全方位搞好自動飼喂系統飼養哺乳犢牛,提高犢牛質量。
2.1 產房是牧場的根,犢牛是牧場的源
必須建立健全犢牛護理流程,重點做好臍帶消毒,初乳檢測及巴殺,對每頭犢牛進行毛發吹干處理,飼喂初乳在出生一個小時內喂4升優質初乳,6~8小時后喂2升。
注意轉運過程防止造成轉運失敗。
2.2 犢牛轉入自動飼喂系統
首先放置單欄內,一牛一欄,24小時后開始進行常乳飼喂,每天三次(早06:00-08:00點,中14:00-16:00點,晚20:00-22:00點)每次飼喂量2升,臍帶消毒自轉入后連續在進行三次,每天一次。第3日齡補打電子耳標,檢查牛只情況,將健康牛只第4天轉入自動飼喂機進行誘導采食,并錄入系統,監控牛群采食量。
溫度低于15℃時開啟保溫燈。
2.3 上機牛只必須人工馴化
一般需要5~10天,人工進行引導,此時要求飼養員嚴密監控牛只健康狀況,自由采食情況,直至犢牛完全掌握自由采食技能。
2.4 合理調整采食計劃
把季節變換,氣候變化與喂流食計劃緊密結合,根據不同日齡階段制定單次飼喂量,做到“密度合理,少量多次,奶溫正常,嚴格消毒”。正常情況下,喂流食計劃為4個階段,第一階段7天(含單欄),采食量控制在5~6升,第二階段8天,采食量控制在6~8升,第三階段36天,采取自由采食模式不限量不限次采食,調整成8~10升強化模式,第四階段9天(斷奶模式),采食量控制在10-2升減奶模式。同時,對單次飼喂量也有嚴格要求,也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7天,分配額1.8~2.0升/次,第二階段15天,分配額為1.6~1.8升/次,第三階段8天,分配額為1.8`2.2升/次,第四階段30天,分配額為2.2~3.0升/次。以上飼喂模式可根據發病情況,氣候變化均可調整。在巴殺奶不夠飼喂的情況下,可以使用代乳粉,比例根據代乳粉要求進行配比。一般情況下不建議20日齡以內的犢牛使用代乳粉。
2.5 嚴格執行設備清洗流程,設備保養流程
對設備制定保養計劃,使所有設備處于完好無損的戰備狀態。在生產中,不能麻痹大意,此內容也是涉及經常性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必須做到“定人,定時,定量,定責”進行維護保養。只有這樣才能夠讓犢牛喝到放心的奶源。
2.6 衛生消毒工作常抓不懈
眾所周知群飼模式發病率始終高于單獨飼喂模式,群飼發病率有一個特點,就是發病高,傳染快,難管理。所以必須從源頭做起,自動飼喂系統消毒每天進行一次,用不同的消毒液交替使用,對機器設備,欄桿,地面衛生,采食區域進行不定時的擦拭與打掃,夏季做好滅蠅工作,自動飼喂系統區域內時刻保持“無死角,無污漬,無糞便。”
3、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解決人員這一根源性問題是關鍵
3.1 員工入職要進行思想教育
樹立以廠為家,廠興我榮,廠衰我恥的思想觀念,對于管理者來說,要對每個員工做到三個知道一個跟上,“知道員工干什么,想什么,有什么實際困難,較關鍵的是把經常性思想教育工作要跟上。”做到“經常性管理工作,經常性思想工作”一起抓,一起都要硬。完善員工幫扶措施,建立評選優秀員工機制,用適當的獎懲措施提高員工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3.2 專業技能培訓
對所有員工定崗定責,主要培訓接助產操作規范,犢牛飼養技術,設備操作技術,簡易故障排除,設備清洗與保養,衛生與消毒流程,清圈墊圈流程,安全防護等專業知識。從而大大提高所有員工各項技能,達到人與技術,設備的較佳結合。
3.3 對飼養員飼喂流程培訓與考核
新轉入犢牛采用人工與奶桶飼喂模式,大大降低對犢牛應激,一般飼喂3~7日,健康牛只在轉入飼喂機,如果個別牛只有問題可延遲轉入,上機牛只進行人工馴化,每群體日齡較好控制在5日以內,所有牛群不得混群,飼養員在飼喂過程中及時發現并糾正。在馴化過程中要溫和的對待每頭犢牛,不得動作粗暴,不得打罵驚嚇。一般情況下,在犢牛10日齡到12日齡就基本上掌握自由采食,所有飼養員全程監控犢牛采食情況,發病情況,如有問題及時處理并反饋。
3.4 自動飼喂系統人員分工情況
單欄飼養時,人均60頭左右,飼喂機飼養前30日齡牛只人均120~160頭,后30日齡牛只人均180~240頭,斷奶犢牛人均飼喂頭數在600~800頭之間,所有清圈墊圈工作需6人(包括圍產圈,自動飼喂系統,斷奶犢牛均可以完成)所有人員分工包括飼喂所屬犢牛,設備清洗與保養,飼喂機房衛生,采食區域衛生,所有欄桿門窗玻璃擦拭。
4、疾病防控,以防為主,以治為輔
所有規?;翀鰻倥T谌猴曔^程中發病率總是居高不下,對于“疾病防控難度大,疾病傳播速度快,疾病治療難管控”的這一特點,管理者必須制定和建立健全防控措施,提高獸醫診療水平,加強衛生與消毒管理,做好通風與保溫工作,夏季滅蠅,四季防鼠,制定切實可行的作業指導書,強化員工的責任心和執行力。
犢牛疾病一般有三種:臍帶炎,腹瀉和肺炎。這三種疾病首先與犢牛管理密不可分,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點: ①合理通風,干燥衛生;②預防為主,治療為輔;③病牛隔離,防止傳染。
4.1 臍帶炎
臍帶炎的管控,產房犢牛護理人員必須做好兩次臍帶消毒工作,第一次在犢牛娩出后30分鐘以內,越早越好,第二次在12小時左右。轉入自動飼喂系統單欄后,犢牛飼養員在進行三次臍帶消毒,每隔24小時一次,在飼養員第一次消毒時將臍帶過長的剪除,留夠6~8厘米,防止臍帶過長在犢牛起臥時進行踩踏導致感染。所有臍帶消毒采用10%的濃碘酊。在本牧場通過這樣的方法,未發現一例因臍帶炎發病的犢牛。
4.2 腹瀉
腹瀉主要共分為三大類型,營養性腹瀉,病毒性腹瀉,寄生蟲類引起的腹瀉,在中,大型牧場,這些類型的腹瀉并不少見,營養性腹瀉主要集中在7~15日齡之間,腹瀉病程較短,治愈率高,其實采用自動飼喂系統變換采食量就能有效防控,可在7~15日齡這個階段降低單頭單次的飼喂量,控制這個階段的采食量是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之一。病毒性腹瀉在牧場是傳染性極強的,對牧場的破壞力也是較大的,主要有輪狀病毒,冠狀病毒,和其他一些病毒,細菌。其特點是發病病程長,傳染速度快,治愈率低。
寄生蟲類引起的腹瀉主要也是這個特點,包括隱孢子蟲,球蟲。病毒性和寄生蟲這兩種腹瀉類型,必須從管理入手,腹瀉其實較重要的就是病從口入,把握住“吃”這個較基本的環節就能降低腹瀉發病率,其次就是環境衛生,管理者必須抓好初乳質量,巴殺滅菌,飼喂器材的消毒,犢牛的血清蛋白測定,包括常乳的巴殺細菌檢測,奶溫這些必須重點管控,接下來就是衛生與消毒管控,主要有圍產圈,犢牛舍墊料的更換頻率和厚度,所有設備的清洗頻率,犢牛毛發吹干,消毒頻率以及消毒液比例,通過這些方面,可以大大降低犢牛腹瀉的發病率。對于以經發病的犢牛要及時隔離,治療以糾正酸中毒和調節電解質為主,切實做到了以防為主。
4.3 肺炎
上呼吸道疾病是大型牧場在群飼過程中較為頭疼的事情,其實肺炎也是可防可控的,這一疾病實質上關鍵點在“空氣”。一般發病日齡在20~50日齡,發病快,傳染性強,自動飼喂系統日采食量明顯下降,伴隨發熱 咳嗽,鼻涕,呼吸頻率加快等所有癥狀,也可單一一種癥狀,那么為了預防此類疾病,管理者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合理通風,讓圈舍溫度冬季控制在-5℃以上,較好保持在0℃以上,利用正壓通風系統與自然通風相結合的辦法,次病在北方牧場多以冬春季節發生,加之一般牧場高峰期都處于該階段,飼養密度增大,天寒地凍,圈舍空氣污濁所引起,所以要合理通風,把溫度,空氣,衛生,消毒,隔離,治療巧妙結合,切記防止通風不當引起圈舍內部機器霜凍,更或者出現過堂風,賊風。加強圈舍清理與鋪墊工作,保證墊料干燥,衛生,每頭犢牛每天墊料不得少于2~2.5公斤,如果一些牧場在夏季采用干河沙,臥床厚度10厘米以上,而且要有人每天定時清理糞便,清墊頻率5天左右。定期檢測氨氣濃度。夏季可安裝風扇,在舍內溫度超過30℃時使用風扇進行通風。
以上是犢牛特殊的幾種疾病的防控與應急預案,管理者一定要從“防”字開始牢牢抓住每一個環節,把所有數據綜合分析,制定自己本牧場的合理方案。
5、設備常見問題與故障的排除
5.1 硬件配套設施完善
在硬件配套設施方面,必須要有符合設備所需要的電源,電壓,水源,水壓和氣壓,配電柜做到防塵防潮處理,電線做好防鼠處理,水管必須達到飲用水配套標準,進水口安裝過濾器,通過這些舉措可以大大降低維修成本,達到節本增效的目的。
5.2 常見故障與排除
加熱故障(處理方法檢查電路是否有電,檢查加熱管是否加熱,檢查過熱保護是否異常);
工位排泄閥故障(檢查攪拌器流出電磁閥是否正常,排水管是否堵塞);
校準故障(重新校準飼喂機);
電極入口或者電極棒故障(檢查攪拌杯感應探頭是否靈敏);
識別裝置故障(檢查天線,識別器,傳輸線路);
工位(檢查蠕動泵);
清洗劑以空(添加清洗劑)。
5.3 易損件易耗品
定期更換奶嘴、奶管、蠕動管,壓力感應器膜片,攪拌杯密封套件,加熱管,熱水循環泵,排水泵,飼喂機保險,電極棒。
總之,養好犢牛的關鍵是要讓“人、設備、管理”這三項工作緊密配合,發揮較大優勢。“把人用好,設備盯好,管理練好”才是養好犢牛的硬道理。班組的大事小情務必要做到“心中有數,眼里有活,手上有招”。
優秀育犢師朱凱:“把人用好,設備盯好,管理練好”
作者:牛奶運輸車發布時間:2019-04-11所屬欄目:新東資訊返回列表
原創文章,轉載請保留或注明出處:http://www.xybk.cc/news/xdnews/2063.html
- 最新資訊
- 2024-11-29山東又一物流公司選擇天潤新東牌牛奶運輸車
- 2024-11-29新東機械幫內蒙古乳品企業配套鮮奶運輸車
- 2024-11-28衡水乳企擬從新東機械訂購一批牛奶制冷罐
- 2024-11-28新東機械與保定客戶達成牛奶制冷罐合作意向
- 2024-11-28新東機械向菏澤客戶提供高性能牛奶制冷罐設備
- 2024-11-28山東濱州客戶考察新東機械并成功訂購牛奶制冷罐
- 熱門資訊
- 2018-07-18你知道牛奶是怎樣生產出來的么?
- 2018-07-28奶牛也要“嬌生慣養”,還得哄它開心
- 2018-07-22奶牛發燒“信號”要重視,不然會讓你損失慘重!
- 2018-07-27奶牛養殖:奶牛不食癥的常見原因及預防措施
- 2018-07-27新東奶罐車800公里車程牛奶升溫小于1℃
- 2018-07-27寧波牛奶的修“鮮”之道
產品推薦